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在各自的背景之下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在众多促成书风形成的原因之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宋之前,先秦至唐代的书法教育制度皆在一脉相承的系统中发展,而书法的风格也逐步稳固在唐人“尚法”的模式之下,成为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刚刚结束了割据动荡局面,一切百废待兴的宋朝,宋人对新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好奇心,愈加开放的社会氛围为宋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更大可能性的环境。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尚意”书风成为时代的选择,宋代书法迈向了艺术性追求的更深层面。宋代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促使了书法教育制度的落实与发展,以及书法相关机构的设立。持续性的官方办学与受众更广阔的私学、家学共同构成了宋代书法教育的主要模式。宋代文人志士作为时代生力军,将文学性与艺术性交融于书法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地实践创作作为书家自我教育的部分,为“尚意”书风注入澎湃的生命力。文人之间雅集交往,让原本就自由活跃的书法氛围波及至全国范围之内,建立起宋代书坛更加自信、饱满的新面貌。本文通过梳理宋代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方法,分析其形成的特点与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宋代“尚意”书风的内涵与书法教育对其形成的重要意义。由宋代代表性书家作为案例切入,更为详实的论证书家所受的教育对其书风产生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尚意”书风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也为当下的书法教育以及学习实践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