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画的计算机绘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非真实感绘制(NPR)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非真实感绘制和传统真实感绘制的研究内容不同,其目标不在于绘制结果的真实性,而主要在于表现图形图像内容的艺术特制,模拟艺术作品和艺术效果。数字艺术画是非真实感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其计算机合成的核心内容是:输入一幅图像,通过少量交互,产生一幅能够表现个人风格的艺术画。为了使最终效果更接近画家绘制的效果,基于画家长期的绘画实践,对人类对艺术的视觉感知和画家绘画的过程进行分析,抽象出一套新的由视觉感知到最终绘制完成的整个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中大部分是自动的,配合少量的交互来添加个性化的元素。在整个数学模型中,先采用均值向量算法做“过分割”,之后对分割结果建立马尔可夫场,再利用图分割快速优化,将图像中的物体一层层的分割出来。然后,利用主结构分析得到各物体的主结构部分。根据主结构部分,通过矢量方向扩散得到方向场,再利用颜色统计与转换,使图像具有艺术画的色彩,为绘制提供颜料。利用方向场和基于原图像的艺术颜料,采用多层“追逐”绘制策略得到最终的数字艺术画。整个过程基本仿真人绘画的过程。通过与现有的合成效果比较,可以看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在全局的艺术效果和局部的真实感上都有较好表现,设计模型也更加合理。当然这些效果与真实的绘画效果(特别是画家的作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随着模型的不断完善和算法的改进,相信这一距离将会不断缩小。
其他文献
P2P(Peer-to-Peer)技术被视为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热点技术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计算机性能的增强,互联网的计算模式正经历着从C/S模式向P2P模式的转变。高效的资源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大量的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地理上广泛分布的科研工作者或用户都希望能够访问和分析这些庞大的数据。另一方面,海量的科学数据分布在各种自治管理域
传统的人工阅卷缺乏对阅卷过程的有效监督,难以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阅卷的对象是纸质试卷,对试卷的运输、保存和查阅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数字图像压缩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为图像的存储、传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众多的图像压缩方法中,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
随着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3D游戏引擎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好的3D引擎是构成一款高性能游戏的基石,它包含了物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所
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是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其求解是后基因时代蛋白质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已经证明,即使按最简化的数学模型,所导出的问题仍然是NP难度的。因此,蛋白
20世纪90年代初,R.Agrawal等人提出了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关联规则挖掘是为了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相关性信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关联规则挖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
学位
目前,由于人机交互方式的演变、生物认证和物体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及安全领域需求的不断增加,人脸检测与跟踪方向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人脸识别
随着电子商务、Web服务以及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基于Web的组织在日常运作中已经收集了大量的Web日志信息。分析并发现这些潜在的规律及知识,对于用户访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