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的外国教会大学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它的注定命运。如何看待这一曾经盛极一时的私立大学群体?本文通过考察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风建设等产生的影响,肯定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目前民办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对发展民办教育的几点启示。引言部分通过对教会大学研究背景与现状的介绍,论述了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总结了教会大学史研究中的特点和问题,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两点不足。在第一部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梳理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阶段的办学特点,分析了其历史使命终结的原因,并提出了作者本人对界定教会大学的发展繁荣期的见解。在第二部分“教会大学与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中,通过比较我国古代与近代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及校风建设上的不同,从在中国自办大学任教的传教士的角度和个人办学的传教士的角度,说明了教会大学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的原因。在第三部分“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作用”中,提出了在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制度转型的特定时期,教会教育推动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通过比较同时期中外教育名家蔡元培与司徒雷登的办学思想,说明教会大学与国内自办大学在办学理念上由于时代的需求和相互的影响所形成的一致。在“几点启示”中,作者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针对转变观念、师资建设、经费短缺及法制不健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