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氧化法脱除H<,2>S机理及试验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逐步完善,新型脱硫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针对目前H2S污染的严峻形势,本文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Fe2+转化为Fe3+,通过细菌的直接和间接氧化作用获得较好的脱硫效果。 摇瓶培养试验中,确定了T.f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0℃、pH=2.0,适宜的Fe2+、Fe3+浓度分别为0.1mol/L、0.06mol/L。研究了细菌在分别添加含硫0.02mol/LNa2S、S、Na2S2O3、Na2SO3的无铁培养基及9K培养基中,对底物的利用情况,细菌对各底物的利用率排序为:Na2S2O3>Na2S≈Na2SO3>S,且铁离子的存在极大提高了硫底物的转化率。 构建了包括催化氧化装置和生物滴滤池的生化反应器,试验表明催化氧化装置在曝气条件下氧化效率极高。在不同进气浓度、不同喷淋量条件下,对沸石、焦炭及多面空心塑料小球填料进行对比试验,确定了沸石为最佳填料。在温度为30℃、进气量为0.25m3/h、喷淋液的pH值为1.97、Fe3+浓度为0.05mol/L、进气H2S浓度为2500mg/m3的条件下,装填粒径为5~10mm的沸石的生物滴滤池的出气符合GB14554-93规定的一级厂界标准值。 另外,论文对硫化物转化的中间反应过程及固、液相的物质组成作了理论分析,利用E-pH图进行了电化学热力学研究;对生物催化氧化装置脱硫的动力学模型加以探讨。 试验证明,生物催化氧化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新型脱硫技术,其脱硫液可不断循环再生,可广泛用于脱除环境中不同浓度的H2S废气,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光照和暗条件下太阳电池电学特性的测量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带电粒子辐照下单结及三结GaAs太阳电池的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辐照对太阳电池本征参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辐照损伤后太阳电池的退火恢复效应和机制。通过对太阳电池p-n结双指数暗特性的深入分析,使用自编的MATLAB数值模拟程序对测量得到的单结GaAs/Ge和三结GaInP/GaAs/Ge太阳电池的暗特性I-V曲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截至
期刊
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是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并将其纳入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可以保障城镇环境卫生事业与城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镇的可
传统的陶瓷半导体气敏材料主要有SnO2、Fe2O3、WO3、ZnO、In2O3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但这些材料大多是广普型的气敏材料,对气体的选择性并不好。虽然通过贵金属掺杂和制膜工艺的
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和工作重点;第二部分综述国内外有关复杂地形污染物扩散模式的相关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外这些模型,包括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推广实施,该文就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论文针对宏观综合规划和具体专项规划的不同特点,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基氦+氧注入技术在钛及钛合金表面构建微孔钛氧化物层。系统地研究了该微孔氧化层的结构以及退火对其相结构的控制。并通过氮注入掺杂使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展
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大,量子限域效应和表面效应好,在磁、光、电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大的应用前景。相比于TiO2纳米颗粒,一维TiO2纳米纤维具有少的晶界,能够为提供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因此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和光催化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发展。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大量、连续制备一维纳米纤维,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泛,逐渐获得研究者的关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兵团党委的统筹安排,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迅速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