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临床诊断新技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MRI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目前的磁共振成像检测来说,30%以上的MRI诊断都需要造影剂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Gd-DTPA(马根维显,MagnevistTM)是临床上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MRI对比剂。但是,Gd-DTPA在生物体内的对比时间短、渗透压较高、无靶向性,且容易引起肾细胞的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fibrosis,NSF)。以常用的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配体为基本骨架,主要从非离子化、靶向性和大分子化三方面对多胺多酸类配体进行修饰改性,一直是MRI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DTPA骨架上,分别引入亲脂性的杂环和不同聚合度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再分别与Gd(Ⅲ)、Mn(Ⅱ)进行络合,从靶向性和大分子化两方面对造影剂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一章:综述MRI的发展和基本原理、MRI造影剂的分类、基本要求、研究进展和趋势等;
第二章:以杂环化合物对DTPA进行修饰,再与Gd(Ⅲ)进行配位,得到新型的钆基配合物作为潜在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红外(IR)、核磁波谱(1H NMR)、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分析手段表征配体及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反转恢复序列测定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1,并与Gd-DTP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水溶性良好、分子结构稳定,R1(5.12mM-1·S-1)高于市售的造影剂Gd-DTPA(3.64mM-1·S-1);
第三章:以不同聚合度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对DTPA进行修饰改性得到新的配体后,再与人体内微量元素Mn(Ⅱ)进行配位,得到新型的锰基配合物。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采用反转恢复序列测定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1。并采用多层自旋回波序列研究了配合物的核磁共振体外成像,与Gd-DTP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内,锰基配合物的R1随着所修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增加而增加。Mn-DTPA-CS8和Mn-DTPA-CS11的R1(分别为5.60和7.21 mM-1·S-1)高于Gd-DTPA。配合物体外成像图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也远远高于Gd-DTPA。
第四章: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MRI造影剂研究的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