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各项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阶段。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使人们的政治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需要中国在国际政治问题上有更多作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加自觉地建设政治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自觉性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地方政权,走上了探索政治文明的道路。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模仿苏俄的政治文明模式,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不能与当时的国情完全适应。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自觉性稳步发展的时期,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自觉延续了统一战线策略,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和民主改革,发展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扩大民主生活,但党对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出现失误,造成反右扩大化,后来又发动“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事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同时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推动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治国理政总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还不断推动全球政治民主化,参与重塑国际政治新秩序,推进全球政治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觉探索政治文明的过程就是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思想与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协调政治系统内外部关系,注重把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为了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文明自觉性,党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国内外政治文明成果,还要与时俱进,持续协调好政治系统内外部关系。同时,中国共产党应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争取人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可和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文借助文献研究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共产党建设政治文明的自觉性的产生和发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建设政治文明的自觉性提供理论指导,以最终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