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新崛起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由于其发行限制少、门槛低、审批程序简单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一股独大”的特点,因此定向增发实际上是一种由公司大股东控制的股权再融资行为,这就有可能为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本文以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为出发点,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动机、手段、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为证券监管部门提高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力度、完善有关定向增发的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本文以在我国A股市场上2011-2012年成功实施了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首先针对不同的定向增发对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均值进行t统计检验,初步验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动机;接着采用比较分析法,选取与样本公司同行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样本公司与控制样本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异均值进行t统计检验,进一步验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和动机;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采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管理方法操控公司盈余。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于公司会计盈余的高低会影响二级市场上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使定向增发新股价格调整到其满意的区间,因此,当增发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时,为了募集更多资金,上市公司有进行正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当增发对象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时,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了能够以同样的资产获取更多的股份,上市公司有进行负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在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中发现,针对不同的定向增发对象,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之后的公司业绩有不同的影响:当定向增发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增发之后公司的短期业绩有显著的负影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不仅影响定向增发之后公司的短期业绩,对公司的长期业绩有较显著的影响,造成公司长期业绩的下滑;当定向增发对象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时,由于利润的反转效应和大股东认购新股的激励效应,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短期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有关定向增发领域的研究,为监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