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我国自1949年开始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这部《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在课程结构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每部分作为一个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又与其他模块有着学科内的联系。《地理3》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将学生在《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学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应用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教材多样化是本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许多出版单位和编写团体根据新的《课标》编写了多套高中地理教材,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和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四套高中地理教材于2004年初审通过。从2004年开始陆续有一些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内蒙古自治区于2009年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试用新课程四个版本的教材。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课改实验区教师在使用一个版本教材的同时,参考和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为广大高中地理一线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其他版本地理教科书的资料。同时,为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学在教材选用方面提供参考。本文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和回顾我国地理教科书历史演变、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和统计法详细分析了四套高中地理实验教材《地理3》在达成课程标准要求方面的情况,并通过四套高中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点的逐一比较,分析四套地理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比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得出以下结论:1.四套教材《地理3》编写中既遵循了地理课标,但又不拘泥于地理课标。2.四套教材《地理3》在栏目编写中,各有侧重,各有特色。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编写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4.“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内容相似程度最大,均选取了典型的区域进行案例分析,以国内案例为主并同时兼顾了国外案例。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材编写的内容差异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