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773年英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成立至今,股市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世界经济开始持续增长与股票交易所的产生几乎同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必然性的。股份制和股票交易所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产物,而只有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才可能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然而我国股市存在的监管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股市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我国股市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受阻。以至于人们开始怀疑股市存在的必要。中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到底有没有推动作用,理论界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对股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文章采取了逐步深入的方法,首先结合我国股市建立以来其发展中存在的特殊情况,将股市发展历程分九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中股市的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且对于不同阶段股市政策的变化以及信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利用指数收益率这一指标衡量股市波动幅度,发现股市波动过大。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深入分析了造成股市特殊波动性的原因,发现股市波动幅度较大主要是股市政策、公开信息、法律法规、扩容等因素造成。继而分析股市建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年份的情况。在这段时间,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被分为两个阶段,显然同股市发展的周期并不同步。将股市与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利用ADF检验,结果显示二者都是水平非平稳变量,且都通过了一阶平稳变量检验,所以利用协整检验来检验股指与GDP增长数据之间的长期联系,发现二者相关关系不明显,然后将二者之间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划分后再进行检验,各时段的数据之间依然不能存在长期的相关关系,即使采取利用滞后一期、二期、三期的股指数据与GDP数据进行检验,二者仍然不存在协整关系。为了深入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文章又对股市与经济增长的整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市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各个度量指标之间也是偏离的。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普遍高于非上市公司,这说明从显性的角度来讲股市与经济增长似乎没有太多关系,但是从隐性的角度来讲股市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文章进一步深入从股市对投资需求影响、股市筹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股市对储蓄影响、股市财富效应四个角度分析了股市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作用的发挥。文章利用线性回归检验,通过影响股市对投资需求研究检验了托宾的q理论,我国股票市场与企业投资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弱,q效应并不明显。通过对股票投资额与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股票二级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