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的研究——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当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已被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培养目的就是期望高职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而且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培养过程也是高职生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的职业准备过程。所以,研究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高职生的职业准备教育,对帮助高职生成材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把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与职业准备联合起来进行研究,突破了过去对两者独立研究的传统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法搜集与工学交替和职业准备教育相关的文献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并结合访谈的方式来研究案例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在实施前的设计内容与实施中的具体操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的方式分析出案例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在设计与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本课题可划分为七章来研究高职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创新与不足。  第二、三、四章主要是对案例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其中第二章是研究案例专业学生职业准备教育所实施的工学交替模式,即“每学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模式。第三章是研究案例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在实施前的设计内容,即在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学业评价方面的设计内容。第四章是研究案例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在实施中的具体操作,即分别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中的具体操作。  第五章是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来研究案例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式职业准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经过研究,分析出存在于案例专业学生在职业准备教育中的问题是:职业认同教育弱化、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职业知识教育与岗位工作要求关联度不高、职业能力教育不完善。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办学理念的障碍、学校资金水平的限制、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第六章是在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学业评价四方面提出了提高认识,转变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业评价体系的建议。  最后是结论部分,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最终得出在高职生的职业准备教育中更多地集中在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教育,忽略了对职业道德与职业认同的教育,校方必须予以重视的结论。
其他文献
大学的理念最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而课程要得以诠释最主要依赖于教师,为了传承大学的理念,教师与课程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关注到教师课程意识对于大学课程
玩具是幼儿探索人生和世界的第一本“教科书”。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锻炼幼儿的体魄,训练幼儿的感觉器官,从
教学行为作为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者逐渐
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来势汹涌的“民工潮”,在这些外出务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时年轻的父母,由于各种
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网络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网络课程的现状,总结了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课程开发的设计原则、资源规划和开发模式。 在设计原则
计算思维是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已经纳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之中,成为四大学科核心要素之一。作为数字土著的初中生,为了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人才的流动推动着留学教育的兴起。留学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大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也俨然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