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一直较高。长期以来,辽宁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辽宁的工业化进程也因此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典型粗放式特征,导致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8月4日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能源消耗目标:到201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4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33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5%左右。然而,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如何在保障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内部的调整实现低能耗目标,成为目前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能源消耗强度分析可知,提高产业能源效率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各产业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时,能源效率上升到一个极限值,这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能源消耗就成为缓解能源矛盾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成为降低辽宁省能源消耗最根本的出路。本文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方法,以节能和经济增长为目标函数,以动态投入产出平衡、消费需求、资本形成、进出口贸易平衡、可持续发展为约束条件构建目标规划模型。在求解该模型时,设定了中性方案,即认为节能与经济增长两目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而考察辽宁省的节能与经济达到目标时各产业的调整策略。在对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模拟时,修订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计算了投资系数矩阵,同时解决了模型模拟过程中的数据问题。使用Lingo软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前后,估算2008年可节约能源4008.56万吨标准煤,预计2009年和2010年可节约能源分别为5240.86和6611.68万吨标准煤,达到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提出了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