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与居民生活质量——对703名北京城市居民的调查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研究结果,特别是以往北京城区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与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世纪之初北京城区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从这一角度对北京市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就该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首先从时间分配的角度对近十余年来北京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变化进行了客观描述,进而对北京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北京市居民的四大类别生活时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作(学习)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明显减少了,而生活必需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加了,客观地反映了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裕的上升空间.北京市居民闲暇生活质量与五年前相比,提高的幅度有限,闲暇时间的利用空间狭小、活动单调、种类欠丰富、休闲技能缺乏.从根本上说,闲暇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影响北京城区居民经济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横向参照标准、纵向参照标准,家务劳动时间、自由支配时间对经济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影响婚姻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依次为闹意见的频率、性生活满意度、夫妻之间疼爱程度.2001年的调研中,八个生活质量子领域(经济生活质量、健康生活质量、居住生活质量、社区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教育生活质量、就业生活质量、闲暇生活质量)中满意度较低的领域主要是经济生活质量和休闲生活质量,为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有关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直进行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出现松动,涌现出各种社会团体.在社会学的视角中,作为社会层面代表的社团与作为国家层面
本文以发展理论的演变为出发点,指出贫困是发展中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对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文章揭示了贫困的外延和内涵,指出当前我国的城市贫困
城市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标志,其本质是传统向现代的变迁.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城市化是引起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和机制,它表现为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开发建
该文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常用的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对上海行业协会所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出发,围绕中国民间组织的官民二重性这一
自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研究人员对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以及已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的经济、环境、健康等方面.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大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关于乡镇企业以及外来务工者工作生活状况的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外来务工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女工》的出版
哈尔滨方言是现代汉语官话大区(北方方言区)东北官话区哈(尔滨)阜(新)片肇(州)扶(余)小片中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方言。东北官话区分为吉沈、哈阜、黑松三片,根据各片内部的差别,哈阜片又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