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阜阳奶粉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从金华敌敌畏火腿事件到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大都是食品欺诈造成的。有些企业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以致食品行业出现了大量欺诈行为。一些学者开始对食品欺诈进行研究,2017年2月政府也出台了食品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意见稿,可见如何治理食品欺诈,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食品欺诈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国内外食品欺诈现状,对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中食品欺诈数据、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的官方报道及央视节目《每周质量报告》的食品安全报道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欧盟进口食品欺诈现状、我国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食品欺诈是食品安全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而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欺诈中最严重的问题。第三部分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对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模式在供应链各环节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官方报道和媒体披露的食品欺诈行为主要是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欺诈、食品宣传欺诈、标签说明欺诈这4种,而其他欺诈行为仍是各类报道的盲点。第四部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发生机理分析,通过文献归纳法,分析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供应链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引致进口食品及国内食品欺诈的内在发生机理。第五部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分析,在总结已有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助前人研究并结合食品欺诈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出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的初步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对初步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接着采用DEMATEL方法对食品欺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食品欺诈问题外部影响因素的关键因素,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程度、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程度、食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水平、针对食品欺诈行为所采取的处罚力度、食品可追溯建立的精确度、食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制度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监督和管理。第六部分食品欺诈治理对策,根据前面各章分析结果,对我国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食品欺诈处罚力度、建立食品欺诈数据库、推进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提高食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