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中意两地,不同语言环境下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课堂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现状和特点;客观变量及学习者主观情感变量对其课内外交际意愿的影响;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由六部分组成的交际意愿调查问卷,共91名学习者分别在中意两地参与了本次调查。定性研究即半开放式及封闭式问题访谈及笔者的课堂观察。本研究主要发现总结如下:首先,调查结果反映出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现状为:学习者总体的汉语交际意愿值较高,得分率均超过70%。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交际意愿值稍高于目的语环境,但差异不大。其次,笔者使用SPSS.2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客观背景变量和主观情感变量与汉语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观背景变量是影响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外在因素,性别差异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较高者课外交际意愿强于课内交际意愿;非亚洲国家的学习者交际意愿强于亚洲国家;汉语水平较高者相对初中级水平者具有较高的交际意愿。主观情感变量是影响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内在因素。自我觉察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交际焦虑这三项主观情感因素均与交际意愿显著相关,而前者的相关程度最高。最后,笔者分别分析了中意两地汉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情况,以考察语言环境对其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目的语环境下影响课内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汉语交际焦虑,而目的语环境下则是自我觉察的汉语交际能力。在课外,则都是学习者的交际自信对交际意愿的影响最大。本研究是首次对不同语言环境下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交际意愿的探讨,是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在对外汉语界的一次拓展。不仅对国内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外语环境下学习者的交际意愿状况进行了对比考察,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目的语及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重要性及其加强提供参考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