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顺铂(Cisplatin,DDP)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癌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呈量效相关性,但大剂量DDP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及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奈达铂(Nedaplatin NDP)是第2代铂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机制与DDP相同,其肾脏及胃肠道等副反应均小于DDP,且无需水化,使用方便,并与DDP、卡铂无完全交叉耐药。NDP在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等多种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中已证实有效;在胃癌的研究中,日本II期临床实验结果虽然显示无效,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最近,体外研究显示,NDP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高达100%,且在较低浓度时已有抑制作用,提示NDP对胃癌也有治疗作用,然而目前还缺乏相关的动物研究佐证。本研究将通过动物模型观察在MGC-803胃癌移植瘤裸鼠饮食、活动、体重和肿瘤重量变化方面,不同剂量NDP与DDP治疗组之间的差异,综合分析NDP对胃癌MGC-803移植瘤裸鼠模型的抑瘤作用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讨NDP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探讨NDP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及药物机制,为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裸鼠动物模型和实验分组:将40只接种胃癌MGC-803瘤株并成瘤的裸鼠随机分为4个化疗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裸鼠。其中DDP裸鼠应用总剂量为1.5mg/kg,NDP低剂量组1.0mg/kg、中剂量2.0mg/kg和高剂量组3.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模拟临床用药方式,经腹腔内注射给药。2、观察裸鼠一般状况:每日定时观察并记录荷瘤裸鼠的饮食、大小便、活动和体重变化情况,进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3、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讨NDP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剂量NDP组与DDP组及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多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荷瘤裸鼠体重,瘤重及抑瘤率:不同剂量NDP组及DDP组裸鼠体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化疗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DP低、中、高剂量组及DDP组抑瘤率分别为15.67%、26.87%、37.31%、47.01%。2、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DDP化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S期比例升高(P<0.05),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不同剂量NDP化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低、中、高剂量NDP组与DDP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均较低,G0/G1期细胞比例均较高。NDP各组之间比较,S期细胞比例与奈达铂浓度成量效关系。3、RT-PCR及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P53结果:各化疗组P5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NDP不同化疗组之间,P5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呈量效关系,随着药物剂量增大,表达量增高,但均低于DDP组(P<0.05),其中高剂量NDP组接近于DDP组。结论:1、NDP组作用于荷胃癌MGC-803裸鼠移植瘤后,能抑制肿瘤生长,呈量效关系,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NDP组治疗效果接近DDP组。2、不同剂量NDP组阻断细胞在S期的DNA合成,使其不能进入G2/M期,增加了增殖细胞在S期的分布,影响了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使细胞生长变慢。3、NDP和DDP化疗组均可增强裸鼠MGC-803胃癌移植瘤组织P53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剂量NDP组呈现量效关系,高剂量奈达铂组表达水平接近DDP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