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周遭环境复杂多变,隐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遇到突发危机。巴顿(1993)指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引发企业危机的原因很多,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都会对企业产生潜在的或现实的威胁。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一言一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若不能妥当处理危机,短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销售、股票价格、市场份额等方面,长期将影响企业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形象,一旦受损,要想重塑则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得到恢复。国内企业家在危机处理行为方面有着诸多的不足。首先,在重视程度上,企业家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其次,在处理态度和应对行动上,危机一旦发生,有的企业家采取逃避态度,放任事态发展,而有的企业家言辞激烈,直接和公众、媒体对抗,企业形象得到损害,导致后果无法挽回;最后,在对外沟通上,企业家缺乏危机处理的沟通能力。那么,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企业家如何规范自身行为,进一步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改善企业形象?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对企业家、企业形象和危机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本文在阐述了企业家、企业形象和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危机处理行为,分析目前国内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现状,同时针对王石与万科“捐款门”事件和牛根生与蒙牛“三聚氰胺”事件,从危机处理的发展六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危机意识、态度、行动以及沟通能力)对企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危机处理的发展阶段(避免、准备、确认、控制、解决以及获利)影响着企业形象的发展态势。此外,中国企业家的行为之所以会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症结在于:(1)企业危机处理机制的不完善;(2)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3)企业家个人危机公关能力不强。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改善,提出了危机处理的对策建议,即企业家必须从观念上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行为上增强危机公关能力,从战略上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从而改善这一现状并促进企业良好形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