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特殊的光电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学和催化等方面。但是由于其稳定性较差、易于聚集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因此,对金属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包覆,提高粒子稳定性,对其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硅高的化学稳定性、胶体稳定性,丰富的表面化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优良的包覆物。但是在包覆二氧化硅之前,都需要对金属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使其能够稳定于二氧化硅包覆体系中。这样的包覆方法复杂且繁琐,因此,基于这一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二氧化硅直接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本论文基于经典的St(o|¨)ber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在醇相条件下,通过控制体系中盐的浓度,提高粒子在包覆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直接对金银纳米粒子进行二氧化硅的包覆。结果表明,在低的体系盐浓度下,二氧化硅包覆后的金银纳米粒子形貌均一、单核包覆。在高的体系盐浓度下,二氧化硅包覆后的最终粒子是多核的、不均一的包覆。对于由于制备过程中盐浓度较高而不能单核包覆的粒子,可以通过透析或离心的方法去除多余的盐,然后同样实现粒子的单核包覆。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TEOS的加入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复合纳米粒子。用这种方法制备的Ag@SiO2核壳粒子在发光增强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染料分子与金属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能缩短激发态寿命,提高染料光稳定性。发光强度与粒子等离子体共振带与染料吸收发射谱的重叠程度、粒子与染料间的距离有关。发光强度随粒子与染料间距离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有一个最佳距离。对于40nm的Ag粒子,其最佳距离为3.6nm。而对于60nm Ag粒子,最佳距离为4.7nm。激发态寿命显示最佳距离时寿命最短,发射速率最大,此时粒子发射强度最大。在相同距离,相同染料浓度下,40nm的Ag粒子其发射强度是60nmAg粒子的1.75倍。这与Ag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带与染料的吸收发射谱的重叠程度是有关系的。与60nm的Ag的吸收光谱相比,40nm的Ag粒子其吸收光谱与Ru(phen)32+的吸收光谱重合更大。所以40nm的Ag粒子其对于Ru(phen)32+的增强相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