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氮肥与尿素掺施比例对不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pingzh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缓释氮肥与尿素以不同比例掺施对3个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素吸收转运和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和残留量的影响,旨在探索有利于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氮肥配比。本试验设置了4种氮肥,分别为纯尿素(U)、纯缓释氮肥(S)、缓释氮肥与尿素8:2掺混(SU1)、缓释氮肥与尿素6:4掺混(SU2),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施氮量为180 kg/hm2;选取了关中地区农民主栽的3个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小偃22(XY22,1990s)、西农979(XN979,2000s)和郑麦379(ZM379,2010s)),每个品种5个处理。于冬小麦主要生育期观测植株株高、叶面积指数,并统计分析冬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和经济效益,全生育期耗水量,以及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氮素累积量,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量。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单施尿素和缓释氮肥相比,缓释氮肥与尿素一次性掺混基施可以显著促进冬小麦的生长,SU2处理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同时,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且以上指标均呈现出SU2处理>SU1处理>S处理>U处理的趋势,最大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7551 kg/hm2和14552 yuan/hm2。因此,缓释氮肥与尿素按6:4掺混是最有利于促进冬小麦生长,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掺施比例。(2)施肥后,冬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加,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增加,且水分利用效率呈现SU2处理>SU1处理>S处理>U处理的趋势。此外,与单施尿素和缓释氮肥相比,缓释氮肥与尿素一次性掺混基施可显著增强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累积吸收量、转运率以及籽粒含氮量,同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也显著提高,且以上指标均呈现出SU2处理>SU1处理>S处理>U处理的趋势。因此,缓释氮肥与尿素按6:4掺混是最有利于氮素吸收转运和水氮利用的掺施比例。(3)缓释氮肥与尿素6:4掺施处理下,追肥前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U处理,到灌浆和成熟期时0-40 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同时深层渗漏显著减少,成熟期时的硝态氮残留量也显著减少,呈现出SU2处理1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大气颗粒物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一般发育毒性,并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10
根结线虫作为危害世界的一大类植物寄生性线虫,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放线菌是天然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具有多种抑菌活性。但针对来源于特殊生境---珍稀动物粪便
慢性炎性疼痛是由多种原因所引发中枢或外周组织异常导致的一种持续性的疼痛状态。临床上常使用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大都存在副作用多或者疗效不佳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畜禽废水污染也随之加剧。而怎样有效去除畜禽废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重金属也成为当下最为迫切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课题组之前研究
喜旱莲子草原产南美洲,是全球性的入侵物种,是中国国家环保部确定的第一批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据中文文献记载,中国的喜旱莲子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作为军马
本文从汉语学习者、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对佛得角的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佛得角汉语教学的发展动因,就其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策略讨论。主要结论有:一、孔
概念设计已基本完成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基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的相关物理和工程技术基础上,将获得长脉冲和氚自持燃烧的稳态运行。在托卡马克燃烧等离子体中,氘氚聚变反应将产生大量的能量在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在临床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分子分型方法如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
随着工业技术需求与微纳米尺度散热的迅猛发展,在微小区域内面对的高热流密度问题日趋严峻。如在微电子系统,高速机械狭小区域等提出了更高的换热效率。微小区域散热效率高的
本论文检测分析了植核前后马氏珠母贝闭壳肌脂肪酸含量变化,结合植核前后血细胞转录组数据,从脂质代谢角度探讨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马氏珠母贝植核免疫的影响;然后对马氏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