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个体后天与环境接触、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过程。记忆是学习的认知侧面,一般分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过程。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越来越紧张,如何增强学习记忆能力成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能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高效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块根的加工炮制品;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本论文以增强学习记忆作用为活性指标,通过对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中指标性成分煎出量的变化分析、合煎液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等,探讨合煎液增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药效物质。第一部分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增强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增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合煎液组,山茱萸单煎液组,熟地黄单煎液组,茯苓单煎液组共5组。合煎液组及各单煎液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6d,1次·d-1,剂量0.02g·mL-1(按原药材计:0.012g·g-1),空白对照组按剂量灌胃生理盐水。第6天给药1h后,令小鼠熟悉水环境3min。第7天灌胃1h后,对小鼠进行水迷宫试验,每只小鼠每天2次。每次试验均记录小鼠到达终点平台的时间及进入盲端的次数并取平均值。连续测定4d,期间继续灌胃给药。用统计学软件处理试验数据。结果:在连续4天的小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合煎液组小鼠到达终点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降低(P<0.01),进入盲端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表明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可明显增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各单煎液组比较,在给药后第4天,合煎液组小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分别缩短了37.5%(相较于山茱萸单煎液组)、34.4%(相较于熟地黄单煎液组)及53.4%(相较于茯苓单煎液组);合煎液组小鼠进入盲端次数分别减少了37.5%(相较于山茱萸单煎液组)、40.0%(相较于熟地黄单煎液组)及50.0%(相较于茯苓单煎液组)。结论: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及各单煎液组。第二部分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与单煎液中指标性成分煎出量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中指标性成分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没食子酸的煎出量。方法:色谱柱:ZORBAXEclipse XDB-Phenyl C18(250 mm×4.6mm,5μm)。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流动相:乙腈(A)-0.3%磷酸水溶液(B);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0nm;柱温:35℃;进样量:10μL;梯度洗脱(020min,7%A;2050min,7%A→20%A)。毛蕊花糖苷。流动相:乙腈-0.1%醋酸水溶液(17∶83);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3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没食子酸。流动相:乙腈-0.3%磷酸水溶液(7∶93);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0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相较于山茱萸单煎液,熟地黄单独与山茱萸合煎时,马钱苷和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降低,莫诺苷煎出量增加(P<0.01);茯苓单独与山茱萸合煎时可以产生与熟地黄相反的影响作用(P<0.01);熟地黄与茯苓共同与山茱萸合煎时,马钱苷和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降低,莫诺苷煎出量增加(P<0.01)。相较于熟地黄单煎液,茯苓与熟地黄合煎,毛蕊花糖苷煎出量降低(P<0.01),山茱萸与熟地黄合煎,或山茱萸、茯苓与熟地黄合煎,毛蕊花糖苷煎出量升高(P<0.01)。合煎液中没食子酸相较于山茱萸单煎液煎出量均降低(P<0.01)。结论: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与山茱萸单煎液比较,莫诺苷煎出量增加,马钱苷、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煎出量均降低。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与熟地黄单煎液比较,毛蕊花糖苷煎出量增加。推测莫诺苷、毛蕊花糖苷可能是合煎液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第三部分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目的:分离纯化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中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方法:合煎液浸膏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经大孔树脂柱色谱,用30%、60%、95%乙醇分别洗脱。利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方法对30%乙醇洗脱物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液浸膏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7β-甲氧基莫诺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来源于山茱萸的已知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