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文章采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包含空间地理效应的经济增长模型,选取五方面制度变迁变量(城镇化、市场化、金融化、对外开放、政府管制),依据1978-2012年我国3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为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ESDA分析表明,我国的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在研究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空间效应不容忽视,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忽视空间因素所得到的结果必然存在偏误;制度变迁对资本、技术要素影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均显著,说明资本与技术生产要素都能被制度变迁所解释,有利的制度变迁能够促使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提高,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是显著存在的,现有研究忽视其间接贡献得到的结果也必然低估了制度变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主要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文章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和数据准备,主要阐述了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制度变迁的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对我国制度变迁的分类制度变量和综合制度变量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制度变迁的全局与局部自相关性。第四与第三部分的脉络基本相似,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第五部分在前面两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空间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估计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内容分为制度变迁的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两个方面。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最后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认知神经科学是探宄人脑神经机制的一门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时间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因其无创性和经济性而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兴趣是英语学习积极性中非常现实和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
期刊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