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为邦本,粮为政首”,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多重矛盾交叉,新老问题叠加,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库存高、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突出,粮食流通安全问题突显,在这种新常态下,政府应该担负起应承担的职责,完善对粮食流通领域的监管,保障粮食安全。 本文在进行分析研究时,运用政府与市场关系原理,外部性及其消除理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选取L市为例,L市作为省内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发展粮食实体产业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粮食流通管理经验,探讨L市政府在粮食流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指导性,得出的理论建议对其他市地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外经验做法、国内研究现状、相关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管理的发展历程并概括了粮食流通中政府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宏观调控、行政执法、行业指导、信息统计、质量监管、民生服务、沟通协调以及国有资本的监管职能。本文以L市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L市粮食流通管理的做法,总结出了“五必须”经验,希望给予其他城市一些粮食流通管理启示,L市粮食流通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如粮食行政体制不稳定、监管依据不充分、粮食产业化发展缓慢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政府粮食流通管理的建议,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