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增强学校影响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成本正在持续上升,高校的支出也在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是否采取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否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高校有四种可以选择的财务管理模式:完全集中、非完全集中、非完全分散和完全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基本上属于非完全集中的模式,校级财务控制权远远大于院级,大部分财权仍集中在校级,院级只拥有有限的财权,显然这种集中管理的模式已日益不适应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形势变化,不符合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要求,不利于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尽管之前有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提出或者已经在实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但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并未实现真正的管理重心下移,仍属于非完全集中的管理模式。本文在对高校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弊端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我国高校应实行非完全分散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模式。
本文详细阐述了非完全分散模式下学校总体运行框架,以及校级、院级的财务管理目标、组织机构设置、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等。在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中,校级对二级学院的预算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财权下放程度、两级管理的推进程度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预算分配方法的研究,提出我国高校在非完全分散模式下的预算分配模型。这对于加快我国高校推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运转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本文以北京市某市属高校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分析该校财务管理现状的前提下,针对该校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该校在非完全分散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