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我国国际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也日益呈现全球合作的趋势。作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种开放式途径,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开展国际合作创新实现国际间的技术创新资源互补和共享,不断更新和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层次。为此,本文引入创新生态系统,深入探讨国际合作创新,以期对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首先,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合作创新、国际合作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综述。另外,通过对国际合作创新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国际合作创新虽然规模不断扩大、方式日益多样化,但国际合作创新架构初步形成,架构及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通过对国际合作创新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国际合作创新架构,将其分为核心层、辅助层、平台层和环境层四个层次,并详细分析了国际合作创新模型各个层次上构成要素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为案例,展开对国际合作创新各个层次的实例分析。再次,对国际合作创新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国际合作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进而从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方面分析了国际合作创新保障机制。最后,针对我国国际合作创新的发展从架构和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基于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采用博弈分析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在原先合作创新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平台层以及环境层的国际因素,构建了以核心层、辅助层、平台层和环境层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创新框架,并采用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国际合作创新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合作创新机制理论。
其他文献
复式教学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和农村等地,仍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在浅析农村复式教学的优缺点后,提出在复式教学课堂中选出小助手,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