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将慢性期恢复期病人向下转诊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临床医生下转慢性期恢复期病人意向及行为的理论框架,研究临床医生向下转诊慢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医生向下转诊,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内容:1.构建临床医生下转慢性期恢复期病人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2.临床医生下转慢性期恢复期病人意向的影响单因素分析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临床医生下转慢性期恢复期病人意向影响因素4.围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促进临床医生向下转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在三个东部省份城市即江苏徐州、浙江杭州和山东济宁的8家三级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生中进行方便抽样。利用已有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自行设计的《上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向下转诊意向调查问卷》对具有从医资格、从事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转诊经验的门诊和住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最终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442份,问卷回收率88.4%。对医生一般人口学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再利用卡方检验对医生下转态度、下转主观规范和下转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来分析医生对向下转诊慢性期恢复期患者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医生的下转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临床医生的下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下转意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依据修正指标值对模型不断修正,得到适配度良好的模型后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结果:1.依据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初步构建了临床医生向下转诊慢性期、恢复期患者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2.被调查的临床医生中,有转诊意向者共338人(76.5%)。认为应该下转病人的医生比例为82.1%,认为下转对治疗病人有好处的医生比例为70.1%。临床医生预期科室主任对其应该下转患者的期望比例最高,达到72.%,且对院长期望的下转行为顺从程度最高,比例为74.7%。临床医生认为当前合作关系好、下转标准完善、上下级信息联通情况好、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高、病床周转率低、医保制度便捷、转诊程序便捷、工作负荷小的占比分别仅为:4.3%、34.4%、34.2%、36%、37.6%、40.7%、41.4%,临床认为在当前的工作负荷、病床周转率、合作关系、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信息联通情况、下转标准、转诊程序、医保制度情况下,感受到下转容易的比例分别为为:42.5%、40.2%、38.2%、37.8%、37.1%、36.7%、34.6%、33.5%。3.在有下转意向的临床医生中,对下转持肯定态度的占比为83.2%,而持否定态度的仅占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p<0.001);临床医生预期同事、科室主任、院长、患者及其家属对其应该下转患者的期望对临床医生下转患者的意向有影响(p<0.05);在知觉行为控制因素方面,不同的自我效能、工作负荷、转诊标准、医保审批、下级医疗机构水平、上下级机构的信息联通情况、合作关系以及床位周转率下,临床医生的下转意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外部可控因素与下转意向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 0.455、0.334、0.306、0.127。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模型中探讨的路径关系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外因潜在变量对内因潜在变量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三条路径的直接效果值分别为0.649、0.257和0.171,P值均小于0.01,均有显著意义,三条路径对行为意向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态度和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以及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的总影响效果值分别为0.442、0.244和0.223,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三级医院临床医生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医生向下转诊慢性期恢复期患者行为意向均有正向的影响。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影响下转意向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临床医生感受到的来自院长压力,其次是来自科室主任的压力,而来自患者及其家属压力对医生下转意愿的影响较小。外部可控因素也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下转意向,这些因素对医生转诊意向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转诊机构间医生的合作关系、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情况、下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然后是下转标准完善度,工作负荷、医生下转控制力、医生是否具备下转患者评估能力,且这些因素对临床医生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也有正面影响进而正向影响下转意愿。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建议如下:一是加强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间合作交流,二是改善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联通情况,三是完善转诊标准,四是加强基层医院建设。
其他文献
背景:背部深层脂肪顽固,难以通过减重消除,影响轮廓美观,目前传统治疗方法是基于西方人群特点设计的,不适用于亚洲人,而抽吸阻力大、出血多等问题阻碍了经典的脂肪抽吸术在背部的应用。本文以解剖为基础,探索背部轮廓畸形产生的解剖基础,以提出更优化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精细解剖研究背部皮下脂肪的构成,浅筋膜系统的微观结构特点及宏观分布模式,结合解剖证据指导临床应用,提出皮肤皮下组织复合体塑形的理念
目的: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RI)对于诠释临床检验项目的结果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建立RI的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间接法”由于其成本低、便捷、可行性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缺少基于临床实验室大数据建立RI的指南,这无疑阻碍了临床实验室工作者使用该方法。本研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验证了基于体检人群仅使用临床
目的:第一部分:①评价蛋白S(ProteinS,PS)、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actor Ⅸ,FⅨ)活性检测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国际标准品(International Standard,IS)及自制候选参考物质在常规测量程序间的互通性。②评估样本冻融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项目常规测量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1-2019.12肾细胞癌手术病例,筛选出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病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均行FISH检测。复阅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核形态及肿瘤间质改变等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组织块制作组织芯
目的:探讨基于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M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4月至2020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MT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93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MTC原发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大小、回声、钙化、血流信号、被膜侵犯情况
背景:临床领导力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在照护患者过程中为患者及医疗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行为。护士作为患者利益的倡导者和最佳照护的直接提供者,扮演着关键的临床领导角色,他们能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的问题,并协调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解决问题。此外,护士还是确保医疗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连续性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护士具备强有力的临床领导力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目前,
目的:评价卡铂联合紫杉醇密集化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方法:我院病理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T1-4/N0-3M0),接受密集方案(紫杉醇175 mg/m2 d1+卡铂AUC4 d1,q14d)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1:1与接受3周方案(紫杉醇175 mg/m2 d1+卡铂AUC 5 d2,q21d)新辅助
背景:患者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内所有员工对待患者安全问题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趋向。美国医学研究所特别强调应在卫生保健组织中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以改善患者安全。精神科护士处于促进患者安全的第一线,在预防医疗事故和促进患者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精神科护士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描述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患者安全文化的现状,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提供基线资料十分必要。此外,通过对不同等级医院
目的探讨2013-2016年期间TV对北京市常住居民每日AM住院风险的影响及TV-AM发病暴露反应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敏感人群和是否存在大气污染物对TV-AM发病影响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收集了 2013-2016年北京市常住居民AM住院数据和同时期的气象因素数据,以特定暴露天数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标准差作为TV综合指标计算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并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结局和预后影响较大。目前研究多为将生活质量作为结局变量,探讨心衰患者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两两之间的关系,关于三者的关系探讨尚不够深入,且国内外关于心衰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因此,在我国心衰患者中对三者进行测量,探索其影响因素并明确三者的关系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日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