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往往遗留程度不等的神经功能障碍,这与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困难密切相关,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干细胞以其特有的促进组织细胞再生的特性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带来希望,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其来源于成体骨髓,没有伦理及免疫排斥障碍,易于体外标准化培养扩增、不易恶性转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多种作用机制等优势更具临床应用的前景。
MAG(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OMgp(oligodendrocyte myelinglycoprotein)均为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的糖蛋白,具有抑制损伤轴突再生的作用,是目前已确立的髓鞘源轴突再生抑制因子,其研究为神经再生找到新的干预靶点,移植的BMSCs是否通过调节这些髓鞘源抑制因子的表达起到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模型自然恢复组和B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周围MAG、OMgp表达的差异,来探讨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及血肿周围MAG、OMgp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B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机制,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目的:
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及血肿周围MAG、OMgp表达的影响。
方法:
1.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多次传代纯化,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表面标志和细胞纯度,取5-8代细胞移植用,移植前以BrdU标记BMSCs用以体内示踪;
2.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入胶原酶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体重250-3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及BMSCs干预组,假手术组只进行立体定位穿刺不注入胶原酶,BMSCs干预组于造模术后24h经尾静脉注射1×107/只的BMSCs悬液。
3.各组于造模术后1d、3d、7d、14d采用mNSS和MLPT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各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MAG、OMgp的表达情况,同时对Brdu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MSCs脑内的分布。
结果:
1.假手术组术后1d、3d、7d、14d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d时即达高峰,可持续至3d时,7d时均可见较明显的恢复,14d时有进一步的恢复,BMSCs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在3d、7d、14d各个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脑出血模型组及。BMSCs干预组血肿周围胶质细胞及神经元MAG、OMgp的表达在术后1d、3d、7d、14d各个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其中MAG的表达在术后1d时即达高峰,持续至第3d,7d之后逐渐降低,OMgp的表达在术后1d时明显增高,3d时达峰,7d之后逐渐降低,BMSCs干预组较脑出血模型组此两指标在术后3d、7d、14d各个时间点表达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荧光显微镜下可见BrdU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BMSCs明显聚集分布于血肿周围,血肿对侧仅可见少量散在分布。
结论:
1、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2、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存在MAG、OMgp表达的升高。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显著下调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MAG、OMgp的表达,并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