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干部驻村帮扶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部驻村帮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机制,不仅通过行政力量广泛动员了行政体制内的帮扶力量,及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力量,在行政动员下形成了小范围的“政府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还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派干部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人才供应不足的局面,还通过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帮扶措施促进了贫困乡村的脱贫。因此,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不仅是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重要途径,还能进一步完善非扶贫部门的行政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途径和手段,并为行政体制外的力量参与脱贫提供一个学习蓝本。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和网络化治理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半结构及无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曲靖市的部分驻村干部和贫困村为列,对精准扶贫中干部驻村工作进行研究。经研究,得出:干部驻村管理机制如:责权不匹配,保障、选派、成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是造成驻村干部能力素质不足、工作开展难的主要原因;其次,行政动员下的运动式帮扶导致帮扶内容、措施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形式化,并出现动员乏力,即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最后,农村的熟人社会及村民自治与驻村帮扶制度之间的矛盾,导致驻村干部与贫困对象信任缺失、利益冲突不断,影响驻村帮扶成效。结合查找到的问题并通过借鉴泉州市及十八洞村驻村干部的帮扶经验,提出了提升帮扶成效的具体措施。一是完善驻村干部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加强驻村干部的自身能力建设。三是通过运用沟通、协商等治理机制促进多元主体间的通力合作。四是完善驻村干部的资源整合机制,打破行政动员的不足。五是开展多样化的柔性帮扶,促进贫困对象能力提升。最后本研究进一步指出:干部驻村帮扶只是贫困村脱贫的外源力量,要实现贫困村脱贫,还是要走内源性的发展道路。因此驻村干部要通过采用柔性的帮扶措施,以提升贫困对象的自身能力为主,从而在又好又快促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成效的可持续性。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光荣职责。
《水浒传》通过造反与招安两种观念的对立和冲突,展现了"江湖"文化与"庙堂"文化的融合、渗透与排斥.从这种文化视角阐释梁山水泊的内部冲突,对深入理解《水浒传》将有积极的
1接受挑战——对德育形势的感性认识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90后”孩子心里在想什么。1.1中学生的行为日渐社会化关于“80后”的争议还没有最终定论,“90后”们已经粉墨登场。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散神聚的情绪
"骚"与"赋"的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骚"当合于赋;而严格说来,"骚"自与一般的赋有所不同.吴子良只知屈原作品可以入赋,而不知<楚辞>本身之特异处.从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大学教师,也应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课程特点,研究探索
宿舍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人员“淡化管理、强化服务”
在语文教学中,听力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力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听话能力是认识世界、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话训练,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当众进行的听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