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有关“学术腐败”的讨论一直是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其实,我们所谓的“学术腐败”应属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研究领域的“科研不端行为”范畴,科研不端行为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其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问题是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而不端行为控制的前提是科学规范的厘清与重构。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以科学规范的厘清和重构为切入点科学规范研究领域,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具有范式的意义,但学界对它的诠释却见仁见智,本论文从另一个角度(科学元规范)对其进行解读,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科学规范,而是某类科学规范(主要指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或是另一类科学规范(指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是科学元规范,最后,以科学元规范为基础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体系。第二,以科学规范的控制功能的整合为纽带完成科学规范的重构后,深入科学规范的内部,作者认为科学规范之于科研活动之作用类似市场之于经济活动的作用,即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有一无形力量的推动,科学共同体的秩序取决于这只“手”(科学规范)的完善及匹配程度,然后,论文从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的角度对这只“手”的属性和功能进行了分析。为了加强这只“手”对科学共同体现象的解释功能,实现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论文在分析科研不端行为成因的基础上,运用规范整合的方法对科学规范进行了全面梳理,得出结论:就控制范围而言,科学规范可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个部类,前者主要是对科研实施过程(项目立项、实施研究、成果发表、成果评价等)的控制,后者主要控制成果的社会传播和应用。就控制方式而言,科学规范又可分为第一类规范和第二类规范,第一类规范的控制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倡导功能通过科学奖励实现社会控制;其禁止功能通过对失范行为的教育和惩罚实现控制,第二类规范只具禁止功能,它的控制功能也是通过失范行为的惩罚、处理时实现的。第三,以科研不端行为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国内科研不端行为研究多以规范研究为主,规范研究固然可以从应然角度弄清科学规范与科研不端行为之间的价值性和互动模式,但涉及现实中不端行为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规范研究往往力不能及。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用实证方法研究了科研不端行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为实现本文研究目的的依据:其一,国内科研不端行为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不端行为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文章用科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1993-2012这20年间国内科研不端行为研究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二,“气泡核聚变事件”案例研究。作者在科研管理视角下,结合科学活动过程(科研立项、实施研究、成果发表和科学传播等)对“气泡核聚变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总结出科研活动操作层面的规范;其三,国内科研不端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实证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难以收集的原因,这是一个至今学界尚未解决的问题:规范研究泛泛而论,给人“雾里看花”之感;实证研究在问题的外围(如学术道德建设现状、对不端行为的认知等)兜圈子,未能得到国内科研不端行为发生发展方面的确切结论。文章另辟蹊径,选取“新语丝”网站的不端行为嫌疑案例为研究对象,制成国内科研不端行为数据库,分析得到的结论与之前的研究有明显差异,或有新意。第四,以实现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为目的为了实现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作者做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用前述科学规范的研究结论研究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判定标准,并对其进行分类;其次,比较了国外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机制,将其分为政府主导型、项目和科研单位主导型和松散型,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其优劣进行了评判;最后,联系国内科研不端行为实证研究结论,设计了不端行为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