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一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上文化交融也越来越密切,文化信息鱼龙混杂,高中生心智还未成熟,对文化的认识也不深入,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动摇高中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冲击着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而文化自信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由此借助高中《文化生活》去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急迫。研究从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及其《文化生活》教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入手,探讨了高中《文化生活》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可行性主要涵盖了高中《文化生活》教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属性是《文化生活》教材特有的属性、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是《文化生活》与时俱进的文化使命。重要意义主要包括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以及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就十分具有实践价值。基于文化自信培育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分析,对开封市开封高中和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思想政治教师访谈,发现高中《文化生活》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着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达成、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调整的问题。从问题着手,分析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应试教育与高考制度的重大影响、《文化生活》教材中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不够系统、教师的文化自信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不足、对文化自信培育效果评价不够全面等。为了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需要寻找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一是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从学科特点、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置目标;二是开发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程资源,认真挖掘、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在学生建立起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后,会自觉的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三是创新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四是健全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及转变教师教学评价观念,不仅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而且会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验证高中《文化生活》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可行性,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仅以《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设计为例,具体分析高中政治课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可行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为以后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