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辐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加强京津冀地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就成了加快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京津冀地区有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该地区港口资源丰富,且港口规模逐步扩大,运输能力逐渐增强,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因此,京津冀地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必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目前有大量文献针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定性研究,但对多个港口的定量研究仍不完备。除此以外,前人研究对象多为东南沿海大型成熟港口,对北部地区的欠发达港口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4个不同规模的港口进行研究,选取2006-2017年年鉴数据,构建了京津冀港口物流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该地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用Eviews8.0软件对其结果做回归分析,分析协同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用以提高京津冀地区港口物流协同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天津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度处于“中度协同”,还未达到“高度协同”阶段,但其协同度一直呈现稳定上涨趋势。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天津港应持续扩大规模,发挥其内陆联动的无水港优势,拉动内陆港口运输需求,以提升天津港的业务承接能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得天津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两大子系统协同发展,获取“双赢”局面。唐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则经历了“极不协同”、“低度协同”最终达到“中度协同”,表明:近年来大力推进唐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规模对提升两大子系统协同发展程度有明显的作用,且与影响因素分析相一致。通过与京津冀地区其他三大港口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唐山港的发展潜力巨大。秦皇岛港作为“老牌”港口,港口物流起步早,但后续发展力量不足。秦皇岛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程度经历了:“低度协同”、“中度协同”,但秦皇岛起步早,2006-2008年,秦皇岛港协同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但在近十年中,秦皇岛港港口没有明显的扩张动作,设施老化,技术落后,港口物流业务承接数量也大大减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辐射区内,秦皇岛港首先应提高自身港口竞争能力。黄骅港作为京津冀地区起步最晚,虽然港口规模最小,但其运输增长幅度在近几年中位居全国前列。根据上述研究得出:黄骅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经历了“低度协同”最终达到“中度协同”,纵观来看,黄骅港起步晚,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