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发生分类研究与应用的历史久远,但它是一种定性的土壤分类方法,在科研和实践应用中越来越显出其不足之处,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和国际交流。当前,以定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为特点的系统分类已成为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但因土壤系统分类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将系统分类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反过来在应用实践中也能促进系统分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本文选取了浙西丘陵区的30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依据,总结了30个剖面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而检索确定它们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高级分类单元的地位。旨在为本区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对其他地区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浙西低丘地区土壤的发生发育程度因成土环境因素不同而有差异。多数土壤剖面分化明显,有明显的发生层次和良好的土壤结构,质地以壤土为主,粘土次之。土壤的风化淋溶作用较强,土体内物质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现象,多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活性铁和络合铁含量较低,铝饱和度比较高,部分剖面具有中度富铁铝化过程。(2)研究土壤涉及的诊断层主要有淡薄表层、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低活性富铁层、粘化层、聚铁网纹层和雏形层等7个诊断层,涉及的诊断特性主要有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岩性特征、准石质接触面、氧化还原特性、铁质特性、铝质现象、石灰性和盐基饱和度。(3)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30个剖面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分属于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土纲,水耕人为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湿润雏形土、潮湿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6个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