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余现象”到“新余模式”——新余职业教育发展思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e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新余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新余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认为:随着产业经济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新余过去那种“新余现象”——以单纯的重视发展职业院校和“以生养校”的发展模式来办职业院校,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更是难以满足今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此,走出“新余现象”的困境,突破“新余现象”的“瓶颈”,找到适合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需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阐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对职业教育、新余现象,新余模式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阐述了职业教育“新余现象”产生的背景及现状,着重分析了他的局限性。论文指出:随着新余市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新余市经济发展迅猛,为新余市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当前新余市职业教育发展却与新余市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不能提供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未与新余市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供求失衡、职业教育资源匮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   第三部分:在对“新余现象”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新余模式”的主张。并具体阐释了其内涵、特点及意义。认为:“新余”模式应该以:在长远的目的上要以能不断满足新余市经济发展及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需要为指归;在当前的现实目标上要能够破解当前就业结构性失调难题;有利于中小企业用工稳定发展;帮助就业者获得理想收益;创造新增劳动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在指导思想上立足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在办学方针上确立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养成并重;在培养模式上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并举;在办学体制上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结合;构建一个科学高效有力的发展保障机制(行政机构,学术团体,法律法规)。   第四部分:提出了实现“新余模式”的三项对策:1、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2、抓好校企合作“九个对接”;3、创设保障“新余模式”实现的机制。通过以上论证,能更好地了解新余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为新余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从而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很好地对接,为以后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分配公平是如何影响政治信任以及其脑生理机制,实验一采用ERP脑电实验对20名被试进行脑电测验。行为学数据结果发现,分配公平的确会影响人们的政治信任,且极端不公平的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常见也是最根本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影响着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在高中师生关系中,由于教师、学生、学
期刊
21世纪的今天,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转型,大学已经由远离世俗生活的“象牙塔”转而发展成为社会的“轴心”,与外部社会各相关治理单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服务型大学作
随着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得到重视。本文对学前
情绪面孔是最常见的视觉刺激,通常传递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较快地推测他人的行为意图。面孔情绪变化是指同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从一种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