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国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公民的个人品味教养。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千年文化底蕴的结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上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基础作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动力源泉。现如今,随着国家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探索研究正在一步步不断深入,其研究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全国范围内部分小学先后开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同时,在小学阶段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来自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缺失,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和粗放性等。面对这些问题带来的阻碍,探究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尤其是本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在某些方面与学前教育是相通的,将这些具有独特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运用于小学教育的教学实践,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领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让传统文化得以根植于小学生的脑海,在思想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们自身的行为实践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深度挖掘这一方面的意义,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的特色和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开设传统文化自主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域和地方特色,与小学课程加以渗透和融合,从根本抓起、从基础抓起,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以此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