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性开始显现出来。急速发展的经济自然的带来了十分频繁的人口流动现象。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城市生活的重要群体,但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制度改革滞后,流动人口大多仍游离于城市社会之外,形成了城市人口的“二元结构”现象。然而在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当下,这种“二元化”的现象亟需通过对流动人口适时有序的引导以及对其管理服务的完善来进行修复和改善,以期待流动人口能够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政策所坚持的目标之一,而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步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政府虽然采取了众多的措施来逐步转化农村务工人口为城镇人口,但却是仅仅起到了单方面的作用,仅转变了他们的职业性质与居住场所,并未从实质上转换对他们的社会身份定义。在学界,他们被称为“半城镇化的人口”,而并非“城镇人口”。从这一定义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实际上是处于“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中间模糊地带,既不是纯粹的农村人口,也并非完完全全的城镇人口。这也就使他们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其各种福利待遇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城市这一议题引起了中央的极度重视,李克强总理针对这一问题在去年12月所召开的经济发展与制度改革研讨会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主力军,积极推动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城镇化是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推动农民工城镇化的一大关键举措就在于对于现今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已被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工会议列为了核心任务之一。此次会议明确的要求了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综合情况来逐步、积极、稳妥的进行当地户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户籍制度比较苛刻的大城市尤其需要注重此次改革,力求做到流动人口管理的合理化和有序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现行政策法规以及对于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的实践调查,同时通过查阅借鉴国内外有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理论,以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东莞市的流动人口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进而提出符合东莞市实际情况的建议与对策。为加强本文的学术性、实证性以及可操作性,将主要采取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实地调研、问卷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将采集的数据整理,使用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并得到最终的对策。主要包括:积极加强对于流动人口的法制化管理,着手制定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采取结构化、组织化的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形成完整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重视流动人口的人权保障以及各项权利保障,尽快出台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型与权威性,加强东莞的地方治安建设,构建良好社会环境。以上四大建议对策,以期能够给东莞市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改善提供可借鉴内容,为流动人口的研究工作提供实证内容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