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研究发现EBV感染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亚硝基脲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但是一些肿瘤病人在使用亚硝基脲类药物治疗获得长期生存时,却又发生第二次肿瘤。亚硝基脲类药物是否会对潜伏的EB病毒有激活作用,是否对EB病毒有抑制作用,尚未文献报道。本课题研究了亚硝基脲类抗癌药盐酸尼莫司汀、卡莫司汀和司莫司汀对EB病毒早期抗原的激活作用,研究了亚硝基脲类化合物对EB病毒早期抗原和壳抗原的抑制作用,为亚硝基脲类化合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首先,用台盼兰染色的方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考察三种药物对Raji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时的浓度。选择无明显细胞毒性时的药物浓度,研究亚硝基脲类化合物对Raji细胞中早期抗原的诱导作用。Raji细胞携带潜伏的鼻咽癌病毒基因组,在促癌物的诱导下可表达EBV早期抗原(EA),通过免疫酶法检测EBV早期抗原可以确定被检因素是否有相应的致癌或促癌作用。
其次,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和Raji细胞激活实验结果,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亚硝基脲类化合物进行EB病毒早期抗原和壳抗原的抑制实验。B95-8细胞是一株能自发产生EBV并表达壳抗原(VCA)的细胞株,Raji细胞携带EB病毒早期抗原(EA),正常情况下EA无表达,TPA和丁酸协同作用对Raji细胞中的EB病毒早期抗原和B95-8细胞中的壳抗原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通过免疫酶法检测亚硝基脲类化合物对诱导的EA和VCA以及自发的VCA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尼莫司汀、卡莫司汀和司莫司汀单独作用以及与促癌物丁酸协同作用时均未见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对TPA和丁酸协同作用激活的EB病毒早期抗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酸尼莫司汀对诱导EA的抑制作用强于卡莫司汀和司莫司汀,同时研究发现盐酸尼莫司汀对自发和诱导的EB-VCA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