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纪念园是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各地广泛涌现出的一类纪念性景观。这类景观以纪念战争事件和人物为主题,分布在许多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或郊外战役真实发生地中。由于这类景观项目数量众多,影响范围大,已成为当代纪念性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别。丹东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出发地和凯旋地,深厚的历史文脉使这里成为举办抗美援朝纪念活动最具影响力的场所。在抗美援朝六十周年之际,丹东市政府决定在鸭绿江边建设志愿军纪念园,用战争纪念园的形式将抗美援朝事件与志愿军的光辉身影凝固在人们的记忆中。志愿军纪念园将成为丹东核心的文化景观和红色景区,是人们学习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所。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以大量战争纪念园案例研究为基础,对战争纪念园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探讨战争纪念园设立的目的和展现纪念价值的角度。然后对不同时期战争纪念园的空间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当代战争纪念空间的设计特征。并以不同游客的视角,分析纪念园使用者对纪念空间的情感诉求。这些案例及理论研究为后文的设计实践做下铺垫。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丹东志愿军纪念园的设计展开。从战争叙事线索和空间形态组织两方面,探索如何运用适宜的设计手段创造和平时期下的战争纪念语汇。设计中关注了不同游客的纪念情感需求,并结合这些需求深化流线布局与场景空间设计。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将战争纪念园视为一种独立的景观类型,通过理论、案例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这种类型景观的立意和设计手法,完善补充纪念性景观的分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