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修辞理论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5年查德发表“模糊集”一文,首次提出“模糊”概念以来,模糊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它被用来合理解释许多难以解决的语言问题,进而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模糊性与精确性一样都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研究语言时,应该辩证地看待语言的这两个属性,既承认语言的精确性又不能否认其模糊性。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审美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伍铁平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辞具有模糊性”之后,模糊修辞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 模糊修辞就是有效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因为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汉诗中经常使用言简意丰的模糊修辞来传达含蓄、模糊等美感信息。近年来,模糊修辞作为传达美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业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汉诗英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美感信息这一主题以求使我们的研究越发集中在模糊修辞的再现方面。 本文旨在以模糊修辞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汉诗中诸多模糊修辞现象进行类比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洞析修辞对诗歌美感的烘托和构织,通过对所选诗歌的多种译文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找到翻译模糊修辞的可行性方法,以推动翻译实践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众文化在中国开始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大众文化研究也被从国外引进过来。大众文化研究肇始于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正值文化研究发展的初
无限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本文用Butterworth法、切比雪夫1法法、切比雪夫2法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几种给定性能的IIR数字滤波器进行了仿真
研究了变温低压(真空)渗碳技术的可行性和相关工艺.在自制的装置上进行了工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变温低压渗碳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显示出快速和节能的
近三十年来,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心理学研究者以及语言教育者的大量关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Oxford,1989;Rossi-le,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