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构的制度调适研究——以东盟制度变迁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v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盟成立于1967年,在40多年的发展路程中,虽然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该组织依然存在了来,并且已壮大成为亚太地区和全球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它是如何做到的?换句话说,本文要考察就是是东盟的制度适应能力问题,即制度的变化问题。其中,制度变化不同于纯粹的政策适应或学习。国家在什么条件下会调整国际组织中的制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选择放弃它们或者创建新的国际组织,这一华兰德提出的重要理论难题也是本文正在尝试进行的努力。为了研究东盟制度的适应能力和制度设计发生的重大变化,就必须考察制度的变化路径和制度惯性。本文结合了政治研究中的三种范式:理性主义、制度主义和构建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制度变迁的框架。尽管本文提出的理论阐释并非能够全面解释东盟的制度变化,却可以找到东盟的制度变化路径和惯性特征,进而做出自己的理论阐释。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治理中,无害环境技术被视为缓解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技术,因而对无害环境技术的所有权和传播渠道的控制涉及知识结构衍生的权力。发达工业国占有大量无害环境
当今,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开辟了新型经济市场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但由于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竞争中,各大互联网企业
全球变暖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这一问题并不仅仅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它之所以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还由于它所带有的国际政治经济色彩。全球变暖问题从来都
学位
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党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提供了政治保障,激发了工人在改革中的极大热情,促进了当时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