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提高素养、成长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过程,贯穿着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以及在职培训的整个职业生涯。它包含教师在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信念等方面的所有自我成长活动,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提升和教师群体外在整体提高统一的过程,是教师自主发展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校际合作是指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在相互平等信任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互惠互利、共担责任风险的一种长期关系。本文以校际合作为主线,统筹城乡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阐述了城乡校际合作对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运用系统论,博弈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城乡校际合作机制的组成因素、实践结构、运行动力和运行环境;选取重庆市B区城乡学校合作为案例,分析了现有B区城乡校际合作的基本情况,合作的实践结构、合作的机制运行,论述了B区现有开展城乡教师发展校际合作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启示;最后在对重庆市B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机制的分析基础上,从组织管理、动力激励、评估体系、协调发展、法律保障等几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机制的策略。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做了阐述。第二部分,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的内涵和价值。校际合作是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在相互信任和平等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任务而开展的共担风险、共担利益的长期的关系。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破解城乡中小学二元化难题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师资力量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现实举措。第三部分,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理论基础。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案例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是由一个“小教育”(单一、分割、孤立、封闭)到发展到大教育(系统、整体、开放、进化)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同时也包括许多小系统。在博弈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分析,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的要素包含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合作意识、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机制主要有组织管理机制、评估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三大方面,城乡教师发展校际合作机制的运行受到运行动力、运行环境、运行形式及调控的影响。第四部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的个案分析。重庆市B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区,自2007年为加快城乡均衡发展,B区教委建立了“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以强带弱,捆绑帮扶”式的校际合作,通过几年的合作,重庆市B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突破难题、形成机制;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多样合作、共促发展;打造典型、推广经验,已初见成效。第五部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机制的构建策略。本部分主要从完善城乡教师发展校际合作政策法规;建立城乡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城乡学校教师队伍交流合作;建立城乡学校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探索制度化的多层次组织结构;健全促进校际合作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合理评估推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教师发展校际合作机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