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优化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的最佳处方、制备工艺,建立双层片质量标准,探讨其释药机制。  方法:建立原料药物缬沙坦体外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及正交试验法,以缓释层的释放度、速释层的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优化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的最佳处方、制备工艺参数;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9013“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建立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的质量标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探讨其缓释层释药机制。  结果:缬沙坦体外分析方法稳定可行。缬沙坦缓释层的最佳处方为:缓释材料为HPMC K4M,用量为30%,填充剂为淀粉,制粒目数为16目,黏合剂为5%PEG6000水溶液,干燥时间为20分钟,压片压力为2-4kgf,片剂规格为0.3g/片;缬沙坦速释片的最佳处方为:崩解剂为CMS-Na,用量为7%,干黏合剂为MCC,用量为20%,填充剂为预胶化淀粉,制粒目数16目(筛分法),压片压力为4-7kgf,片剂规格为0.15g/片;验证试验表明工艺稳定可行;进一步研究了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双层片的释放介质进行了考察,建立了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的质量标准。确定缬沙坦双释双层片缓释层释药行为与Ritger-Peppas拟合最好,释药机理符合non-Fickina扩散。  结论:缬沙坦速释缓释双层片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其他文献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3月12日本刊就中国电视的困境与前景对其进行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互联网已经打破国界,人们的信息获取可以与世界同步。在内容上,国内电视正在面对美剧、日剧、港台娱乐节目的冲击。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电视内容还有什么竞争力?  尹鸿:电视内容方面有三个地方还可以开拓:  一是新闻。互联网目前只能做非媒体性的新闻,比如微博。所以各个电
药物的稳定性对于研发、生产和临床使用等各个过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涉及生命安全问题。现在已上市的许多药物仍然存在稳定性问题,如光照,湿度,温度,氧气等条件下药物发生分解变质。目前一般会采用片剂包衣、制成膜剂、微胶囊或者包合物等技术解决稳定性问题,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晶型药物的稳定性不仅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且与晶体内部分子排布堆积方式有很大关联。根据结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