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关系着千家万户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担负着振兴中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强健的体魄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因此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本论文主要以2005-2014年国民体质健康调研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研究依据,对新疆、北京、甘肃北方三省市做横向对比研究,对新疆2005-2014年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数据做纵向研究分析,其中选用身体素质3项,身体机能4项,身体素质5项,结合各地区、各时间段实际情况分析汉族7-12岁儿童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经研究分析发现,新疆、北京、甘肃7-12岁年龄儿童在各年龄段指标对比中,各地区年龄儿童随着时间推移,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呈连年下降趋势。三省区城乡总体对比发现北京城乡男女生优于甘肃城乡男女生优于新疆城乡男女生;身体形态方面北京城乡男女生优于甘肃城乡男女生优于新疆城乡男女生,身体机能方面甘肃城乡男女生优于北京城乡男女生优于新疆城乡男女生,身体素质方面北京城乡男女生优于甘肃城乡男女生优于新疆城乡男女生。其中三省区学生在耐力、力量类项目中下滑最明显。纵向对比研究发现,新疆地区总体对比,2005年优于2014年优于2010年;身体形态对比2014年优于2010年优于2005年,身体机能对比2005年优于2014年优于2010年,身体素质对比2005年优于2010年优于2014年。新疆地区学生总体在肺活量、耐力类、力量类项目下滑最明显,在2005年至2010年下滑最为明显,在2010年至2014年下滑相对缓慢。各地区少年儿童身体形态不断增长主要是源于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也受我国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同时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形象的称为“421”式家庭。近年来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是在家庭过于的溺爱,导致孩子不能吃苦,加之教师对学生教育锻炼达不到要求,学生学业压力过大,不规律作息及饮食,现代化智能工具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劳、运动,导致活动时间、次数减少,继而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的下降。为改善这一情况,应从学生本人、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监督、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坚持以学生身体健康为导向和目标,家庭社会配合学校做好相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同时,社会大众应转变思想观念,知识文化水平高不能代表一切,保持身体长久的健康,才是培养孩子、学生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