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obertro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即保养生命,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开始了带有目的性的养生活动,这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诸子并兴、百家争鸣,各家从自身角度发表不同的养生观点,为养生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经过秦汉的积聚和沉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文化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相关的。这一时期的养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养生流派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并在相互交流中融合吸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养生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领域的养生活动,由于参与对象的多元性和其稳定的历史继承性,其养生文化内涵也非常值得重视。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必然是好坏兼有、精芜并存的,需要我们以辩证的方法来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考察了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源流。通过追溯先秦、秦汉时期的养生文化,厘清了魏晋以前养生文化的发展脉络,认为先秦、秦汉时期养生家的养生思想和养生实践为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分别进行了考察,总结出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状况是形成其多元化养生文化的特殊历史背景所在。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魏晋南北朝主要的养生流派。对儒家、道教、佛教、玄学和中医等五个养生流派的养生思想、养生主张、养生方法和养生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进行了分别论述,比较清晰地归纳了各家养生文化的要领和特色,即儒家养生注重“德养”,道教养生注重“形养”,佛教养生注重“心养”,玄学养生注重“神养”,中医养生注重“药养”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一章也是本文的主要章节。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领域的养生文化状况,涉及到衣食住行、文学艺术、娱乐活动、岁时节令等方面的养生内容,这其中包含的养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它由各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养生文化活动凝聚而成,是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中内容最庞博繁杂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与此同时,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要章节。第四部分总结了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时代特征与意义。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养生内涵的多元性、养生方法的创新性、玄学养生的风尚性和道教养生的主导性等方面,这也是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在历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隋唐及后世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同样对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判断,做到了科学合理、辩证看待。
其他文献
牛典型寄生虫性胃肠炎对牛的健康生长具有负面影响,在实际饲养中需要对实际病情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以此来促进牛健康生长。本文对牛典型寄生虫性胃肠炎及诊断措施展开探析。
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肩负着重要性与基础性的作用。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人权、维护平等的基本要求。我国有九亿多农民,因而农村社会救助
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在山西传播最早的是天主教,始于1620年,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其后,19世纪70年代新教也传入山西。本文试图从基督教音乐方面着手,对
牛胃肠炎是一种牛畜牧业中的常见疾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该病主要是由于牛胃肠道组黏膜织层发生炎症后引起的.由于牛的胃和肠和在生理学功能相似而且同处于一个消化系统中,所
人文科学研究正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研究模式转型,形成所谓"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为这些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支撑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经过改造或重新建
研究发现,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失效形式:首先是粘着磨损,其次是接触疲劳剥落。就粘着磨损而言,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接触应力、相对滑动速度和摩擦系数,三者可统一于接触面的等效应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重要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也不例外。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基于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特殊需求,及如何满足经纬股份营销整合管理要求,系统从设计、开发和实施各环节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是本项目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