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海南慢性病“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的生活体验,旨在加深我国医务人员对慢性病“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生活体验的理解,为提高慢性病“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生活质量,构建海南特色的慢性病“候鸟”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开展,通过采取方便、滚雪球式、目的相结合的“综合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对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海南省异地养老的18位慢性病“候鸟”老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在海南异地养老的生活体验。运用C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通过资料分析,慢性病“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生活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1.身体适应:原有症状改善、新增不适症状、权衡利弊后自我调整。2.心理适应:享受与放松、渴望亲情陪伴、就医忍受与无奈、峰谷效应后适应。3.社交适应:保持原居地联系、重建异地关系、出现社交断裂、实现异地价值。4.文化适应:沿袭原居住地习俗、尝试异地文化交流、出现文化冲突、实现文化交融。【结论】本研究在我国老龄化、多元结构异地养老的背景下,从慢性病“候鸟”老人着手,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从原始资料中归纳特征信息,最终提取海南慢性病“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生活体验相关四个主题: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社交适应和文化适应,且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和协调,最终使“候鸟”老人在季节性异地养老过程中达到自我调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