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857464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是国际上商业银行经营中普遍遵守的三性原则。一般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主要指货币资产所占比例。在引入负债管理后,流动性表述则扩展为商业银行以合适的成本获得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保持必要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防范兑付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前提。国际上的大银行对流动性非常重视,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总结出了可行的流动性管理方法,并在不断的改进完善。长期以来,受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比较薄弱,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有政府信誉作为担保,基本不存在流动性风险,没有对流动性管理给予足够重视,流动性管理方法也比较匮乏。有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如海南发展银行就因流动性危机而关闭。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较快增长,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由原来的不足变为过剩。然而,我国金融整体发展水平及商业银行经营能力还不能有效应对这种转变,过剩的流动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过剩的流动性还可能催生出股市和房市泡沫,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解决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所必须破解的问题,也成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需。本文对流动性作了系统介绍,回顾了不同阶段的流动性管理理论,及我国流动性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惯例。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既要从健全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出发,建立系统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又要注意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使银行能够在良性经营中解决流动性问题。重点对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指标进行了考量,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因素。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建议,认为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改进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入手,提高金融整体应对能力。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沿着早期的“财政赤字”理论、“理性预期导致的自我实现”理论到“预算软约束”理论的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已经过去的2004年,被认为是一个“理财年”。理财中心、理财产品发售、理财流行语评选、理财评论、结构性存款(Structured Deposits)等字眼频频映入公众眼帘;在这个热潮中,各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水平及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PCI的
开放式基金的设计机理是基金的业绩越好,投资者的申购越多,业绩越差,投资者的赎回越多。然而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自2001年成立以来,却出现了基金业绩越好,赎回越多的现象,即“赎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收支部分(进口、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部分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体现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与汇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基
市场有效性理论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Bachelier在1900年撰写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以及Coles在1933年对有效性的经验研究。到了当代,Fama教授在197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