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发挥通辽市农牧业资源优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是通辽市发挥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寻求发展机遇的现行政策导向。在对接东北经济圈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通辽市二元经济的特点,探索作为一个区域经济自身存在的内部结构问题才有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外在驱动,从而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困境。
通辽市具有二元经济典型特征且两个部门整体效益均偏低。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需要全面提高农牧业产品质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传统部门的贫困人口和现代部门的低收入人口问题需要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后进者优势。无论是产业升级,科技、制度创新,都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大力引进并留住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尽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和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我国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工业化的进程中重工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我们应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优势将逐步递减,工业污染会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警惕许多走在我们前面的其他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和至今难以解决的难题,了解通辽地区自身的特点,以长远的眼光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本文以通辽市二元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通辽市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对通辽市二元经济现状做出分析,尤其是针对通辽市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的波动性、刚性解读其形成轨迹,探究其影响,尝试分析了通辽市二元经济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