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在我国获得了巨大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规模、数量、类型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非营利组织自身特点及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非营利组织仍然存在运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公信力下降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如何推动非营利组织健康成长正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长期以来作为推动营利性组织效率提高的利器,非营利组织同样也可以利用营利性组织中的经验做法来提高自身效率。因此,本研究基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具体包括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史、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下一步设计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方法、提出绩效管理的改进方向提供基础。 进一步地,依据中国非营利组织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提供方或捐赠方、社会公众、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主体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管理时应坚持“非营利性”这个最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综合采用诸如3E理论、APC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等绩效评估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目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中的信息披露系统和反馈系统,推动非营利组织效率提高。 最后,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框架,提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改进方向,包括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外部制度环境、强化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建设,以及强化非营利组织自身绩效管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