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胶囊主要成分PK、PD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葵又名黄蜀葵花是锦葵科秋葵属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干燥花,主治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等。“黄葵胶囊”是由黄蜀葵花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中药成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现代药理表明该药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缺血、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保护肾功能等作用。目前企业标准通过测定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控制黄葵胶囊质量,但由于对照品短缺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黄葵胶囊中非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未知,它们是否具有药理效应或是否会影响黄酮类成分药效的发挥、影响黄酮类成分体内生物转化、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毒理效应,尚不清楚。本论文从黄葵胶囊成分分析、黄葵胶囊中共存成分对黄酮类成分药效及药动学影响和主要黄酮成分代谢物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高产品质量,精制制剂提供依据。首先,文献综述了黄蜀葵花及其制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行质量标准、体内过程研究进展,为研究黄葵胶囊质量标准的提高及非黄酮类成分的作用奠定基础。本论文通过同时测定黄葵胶囊中黄酮类成分并对非黄酮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提高黄葵胶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首先以金丝桃苷为内标物,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葵胶囊中7种黄酮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硫酸法测定糖类成分;运用UPLC-TQ-MS技术测定核苷及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最后制定了同时监测黄葵7种黄酮含量及总糖含量控制黄酮胶囊质量的草案。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不同溶剂提取、聚酰胺分离制备黄葵黄酮部位、大分子部位、小分子部位,考察不同部位对肾炎的治疗效果。通过测定模型及各给药组血清中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蛋白等及肾组织中MDA、SOD、GSH等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来评价各部位药效,结果表明:黄葵总黄酮对肾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大分子部位及小分子部位几乎没有疗效,提示黄葵胶囊中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的物质基础。通过灌胃给药,研究黄葵不同部位对7种黄酮类成分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黄酮类成分对7种黄酮药代动力学影响各不相同,大分子部位主要延缓黄酮在体内的消除时间,而小分子部位则主要是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可见黄葵胶囊中非黄酮类成分虽然对肾炎大鼠无明显疗效,但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大鼠体内过程,为能否精制黄葵胶囊提供理论依据。建立肠道厌氧混合菌群及分离的96种单菌体外代谢研究模型,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MetabolynxTM软件中的MSE数据采集方式,对异槲皮苷的肠道菌群代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人肠道细菌中分离的96种单菌中有8种肠道单菌对异槲皮苷具有代谢能力;除原型外,它们的主要代谢产物包括苷元槲皮素,乙酰化异槲皮苷、羟化槲皮素、羟甲基化槲皮素、脱羟基异槲皮苷5种代谢物。本实验揭示了不同的细菌在异槲皮苷的生物转化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代谢角色,细菌代谢异槲皮苷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糖苷键断裂转化为槲皮素,槲皮素经代谢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不经槲皮素直接转化为其他物质。其次,研究了大鼠静脉注射杨梅素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只在血浆中存在杨梅素原型、杨梅素甲基化物、杨梅素羟甲基化物及杨梅素甲基硫酸化物等5个代谢物,为杨梅素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与整个矿业的运营与生产情况都有着极大的联系。机械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会造成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进行经营,因此矿业管理人员必须注意相关情况并且严格采
本文考虑了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所构成的供应链模型,其中制造商分为履行安全责任较好(g类)和履行安全责任较差(b类)两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产品安全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选矿厂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较高,当前阶段,在选矿厂控制系统中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将PLC控制体系引进到选矿厂控制系统
金属矿山溜井放矿是利用金属矿石具有的重力势能进行简单放矿最常用的一种放矿方,我国绝大多数金属矿山放矿采用过这种放矿方式,这种放矿方式因其成本低、放矿机构装置简单而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时期对金属矿山安全、产量及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种放矿方式的缺点也进一步凸现出来了,如何对现有金属矿山溜井的放矿系统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对金属矿山的安全、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