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范围来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农业和食品的工业化以及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为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和爆发创造了条件。食品安全事关个人的身体健康,家庭的幸福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因而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现阶段日益增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动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安与恐慌开始在食品安全领域蔓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的困境。导论部分对文章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研究的相关状况,同时展示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历史沿革及目标予以介绍。在食品安全这一关乎公众生命安全的特殊行业,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所引发的欺诈、违约等损人利己的行为随处可见,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必要和迫切;加强对食品污染源头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从而降低甚至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供应链环节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降低甚至杜绝食品安全道德风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目标。第二部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予以剖析。目前,我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确立了食品认证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力度并完善了安全信息发布制度。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食品安全领域市场失灵、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失灵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从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能协调、监管措施与手段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科学且协调,风险评估与预警制度效率较高,食品安全信息客观、透明,社会监督有效参与,值得我国借鉴。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即明确政策的价值方向,推进政府职能核心、政策的供求协调;完善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政府监管责任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可追溯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政府应主动转变其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自主协调机制;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发展,构建社会监督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与公众参与,以及完善食品安全领域诉讼制度,加强司法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配套制度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和食品行业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