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完成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高精铝板带”口译项目。本实践报告运用精力分配模式,结合该口译项目的具体实例,分析了译者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探讨了相应的口译策略。报告首先介绍项目背景,对项目时间、地点、合作伙伴和翻译要求做了简要说明。译者从专业词汇、资料搜集、口音及紧急情况预测四个方面做了译前准备,并说明译者在本项目中完成的三种不同口译类型—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和会展口译。其次译者介绍交替传译中精力分配的两个阶段,即理解阶段和译文产出阶段。不利的口译环境、专业知识匮乏、晦涩难懂的口音以及较差的心理素质是造成交替传译中译员精力分配失衡的主要原因。译者认为口译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求译员在听力理解、笔记、记忆等各个环节科学分配精力;口译任务所需的精力总量必须小于或等于译员大脑提供的精力总量。随后译者将精力分配模式应用于其完成的工程口译实践分析,归纳总结了其所遇到的听力理解中的口音障碍、笔记与短时记忆中的数字障碍、译文表达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等。分析表明工程口译中,译员只有在充分理解源语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协调好精力分配模式的各个阶段。译员应通过省译、直译、增译等翻译策略来节约精力,从而实现精力的有效分配。最后,通过中外双方的反馈,译者进行了自我评估。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运用精力分配模式,提高对专业术语或词汇的反应速度,合理分配精力。本实践报告表明,工程口译中精力分配模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指导译者科学地分配精力并圆满完成口译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