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概率作为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这一学科开展的时间较短,在理论上缺乏研究,在实践上缺乏经验,致使概率的教育研究相对滞后于教学,学生们在接受概率知识时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力求通过探寻高中生在概率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及其原因来反映高中概率的教学状况,以期为教师的教学与培训、教材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关注的是高三理科生在学完高中概率知识后所存在的典型错误及其错误的原因。笔者通过文献分析、课堂观察以及日常作业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再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编制测试问卷,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分别选择了重庆、河南、山东三个省(市)的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268名学生为样本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统计结果和学生的访谈情况对存在的错误进行归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在概率学习中存在如下典型错误:1.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概率的频率定义时容易将频率与概率混同,不能很好的理解概率的频率定义。2.等可能性偏见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较少存在,但极少部分学生仍然根深蒂固。但在解决古典概型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将一些题设条件混用的现象,如有序与无序。3.考查对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理解时,学生经常把一些概念和题设条件混淆,如互斥与对立、互斥与独立、有序与无序、放回与不放回及发生k次与k次发生等。4.对于选修部分中有关随机变量的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随机变量的含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不明白期望与方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而将二者混淆。从学生认知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上述错误的原因,得到:学生出现的错误类型多属于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前者产生的原因是概念辨别不清、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后者则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审题不全面、对一些条件“视而不见”或遗漏特殊情况、忽视隐含条件,从而造成无法识别正确的数学模式。当然还有一些错误类型属于典型的逻辑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为高中概率教学、教材的修订及教师培训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