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陨石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沉积系统设计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RF-DCCVD双电源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成功地在碳钢基材上沉积了类陨石坑非连续表面类金刚石(DLC)薄膜,提高了DLC薄膜与碳钢基材的结合强度,为解决压缩机的磨损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设计完成了RF-DCCVD双电源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选用分子泵作为主泵,旋片泵作为前级泵,真空室容积为7.17×10-3m3,极限真空达到5×10-4Pa,能为50mm量级的实验研究提供所需高真空。该系统配备完整的供气系统和测试系统,电源系统采用DC直流电源和RF射频电源组合双电源。RF-DCCVD设备的阳极为复合阳极,利用锯齿结构的辅助阳极产生尖端放电在SAE1060碳钢基材上沉积非连续表面的a-Si:H:C中间过渡层,提高膜基结合强度,然后制备出具有微米类陨石坑非连续表面的DLC薄膜。利用Ball-on-Disk摩擦评价试验机对薄膜进行摩擦特性评价;实验着重研究极间距S-T对薄膜表面类陨石坑密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拉曼光谱仪对薄膜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电压下,类陨石坑的密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减小,最佳电极间距S-T=40~60mm,此时具有比较适中的类陨石坑密度,对DLC薄膜的摩擦特性影响不大,同时具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当S-T=50mm时,施加P=3N的载荷条件下,薄膜的破坏寿命达到了130万循环,比光滑表面的薄膜延长了30万循环,表明微米类陨石坑非连续结构能够有效地释放膜内的残余压缩应力,提高了DLC薄膜与基材的结合强度,延长了DLC薄膜的破坏寿命。
其他文献
想去有雪的城市生活,也许这样人生会浪漫点.若恰逢新雪初霁,约上三五好友,找家街角的小店,就着窗外的雪景喝上几杯热酒.待到微醺之时,就牵手一起在路灯下并排走,双脚踩在软绵
期刊
想起上学时候那条闭着眼睛都会走的路.清晨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闻着新鲜的空气,听着头顶上清脆的鸟鸣,一整天的好心情都会因为遇见你被点亮.后来的后来,也曾有过好天气
期刊
1rn四月,正值桂溪镇的雨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气,夹杂着新芽的芳香扑鼻而来.江雅蹲在自家院子的屋檐下,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望向不知名的远方,细雨斜斜地飘洒在她的身上,转瞬间
期刊
1rn暗色药柜上的瓷瓶里插着几枝洋甘菊,陆细辛掐了一朵拿在手中,嘴里念念有词:“喜欢我,不喜欢我,喜欢我,不喜欢我……”rn突然,有细长的手指在柜面上敲了敲,陆细辛抬头,看见
期刊
说起写作,相信大家都会有说不完的辛酸史.其实,在青果们眼里的过稿大神——曹小优和枕衣衫,以前也是找不到写作灵感就会焦躁不安的人.这期,小编对她们做了深入的采访,让她们
期刊
地球果然是圆的,八卦都会藕断丝连地连成一线,绵绵不绝.rn林未汀被戴睿堵在了教学楼下,他非要林未汀陪他去后街吃小炒,还说这一餐他包了.rn失恋的人果然非同凡响,他点了四个
期刊